《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5-11-02 09:05:33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1

假期里,我和父亲踏进电影院,看了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作为一部科幻片,当然要有震惊的片段和细则啦!这两样《流浪地球》都有。再带上3D眼镜,那震惊的成效不是我能说的。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正在慢慢的老化,膨胀。只须到了一定量,太阳就会爆炸,就会毁灭整个太阳系。为了人类的存活,人类搭建几千个大型喷射器把地球推出太阳系,飞到遥远的新家。人类把这项计划叫做“流浪地球计划”。在计划的实行当中,由于日渐离得远远的太阳,致使地球地表的温度达到零下81度。所以人类又建造了温暖的地下城图以存活。在这个时候,男女主角出现了,因为男女主角从小就在地下城长大,没见过地表长什么样子,对地表的印象只停留在三岁的时候。所以他们想出去看看地表。当他们出去时,一场灾难发生了:当地球接近木星时,因为木星的一些特质,致使地球的喷射器大半出了问题。假如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去的话,会把地球撞碎的!这个时候无数位科学家们想了无数个方法,但都无济于事,而男主角听到这件事情后,想起了小时候父亲给他说的话:木星的气体百分之九十是氢气,而氢气是可燃物,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方法:用地球上的最大的喷射器发射一束激光,用激光使木星的气体点燃,发生的冲击波足以让地球脱离木星的引力。他把这个方法告诉政府,但政府却说有一个科学家提出过这个方法成功几率为零。无奈之下他只好拉一些人来秘密潜入喷射器来实行这个计划。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地把地球拉出来,把这成功几率为百分之零的计划达成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觉得:期望是可贵的,有了期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将来。我还想说:假如大家再不注意的话,地球上的资源将会用尽。所以,请珍惜身边的所有资源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2

地球在流浪,家一直在

极致的残酷,极致的浪漫,这就是星空的意义。

题记

《流浪地球》是一部口碑很不错的电影,人民日报都已经连续几天将它作为(鉴读)部分了。它触动了许多人的泪点,让人们在体验一种最普通的情感中懂得一种简单的道理。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时,很多人觉得很普通啊,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我也这样觉得,但这也正是影片的特殊之处。正因为看着像我们之前看的科幻,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没有特殊的感觉。这说明了中国制作和拍摄科幻电影的实力。这部电影很像好莱坞大片。出了影院,爸爸赞叹。它是中国版的《星际穿越》,两个影片内容十分相似,但只是这次是中国人拯救世界。它是中国版的科幻大片,和其他科幻电影相似,但唯一一点不同:它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这个标志是《流浪地球》的家。

流浪地球计划实行的原因是100年后太阳将会吞噬地球,而其根本原因是人类的毫无节制的破坏、众多无形的破坏。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及后果,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所以,电影也只是电影,这种现象在真实世界里发生的概率很小,美好世界,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电影让我感动的有两处。一是刘培强中校决定牺牲自己将燃料送到地球上时和刘启最后一次的对话,这一次,抬头一定就能看到爸爸,321爸爸来了,可希望走了。二是刘启、朵朵和李一一处于危险的时候,在悬崖上手只抓着一个木棍。看到朵朵掉下去的刘启,也奋不顾身,纵身跳下了一片红海,艰难地抓住妹妹的手,再紧紧的抱住。

此刻,虽然爸爸回来的希望走了,爷爷不在了,但家永远都在,且哪里都可以是家,因为完成了长辈交给他的任务,有亲人在身边,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

流浪地球,描述了极致的残酷,也有极致的浪漫。地球在流浪,可家永远都在。

我原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

《流浪地球》观后感3

宇宙浩瀚,人类的技术何先进,如何天马行空,都只是宇宙中的一点涟漪。而宇宙如何浩瀚也不能抹去人类存在过、奋斗过、爱过的痕迹。

这是一部带领全人类逃亡的史诗。

太阳膨胀,已渐渐成为人类和地球的威胁。联合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建造并发动了地球发动机,规划起了长达2500年的全球移民流浪计划。当运输火石、挽救地球任务级别高于一切时,一位位无名英雄为拯救迫在眉睫的危机死在了天灾之下。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吸引,在计算地球自救率几乎为零时,在得知人们运用哭泣、暴力发泄内心时,联合政府依然继续启动“火种计划”,用此来延续地球人类文明。不仅如此,地球人类也没有放弃希望,刘培强引爆木星,终将地球和人类推向浩瀚宇宙,流浪,现在刚刚开始。

扑面而来的人文感博大宽厚,和美国完全不同,没有那英雄主义的个人救国,只有全人类同心协力、愚公移山的精神。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虽然有放弃希望选择自杀的日本救援队队员。但是当全球广播发出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调转车头。即使希望尽如游丝般渺茫,即使已经被人们宣布了死刑,还是会有人尝试在希望的微光下沐浴成长。人类永远都在磕碰抗争中生活。

至于未来会如何?或许会一路坦荡,出了鬼门关后,便可卧在群星闪耀的宇宙中,舒服地待到阳光又下一次洒满世界;或许会磕磕绊绊挺过一段又一段的艰难时光,甚至与地球一起消失,在宇宙中溅起一朵小小浪花,就悄悄离去。可是,“无论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人类团结勇敢而且有梦想,在宇宙中一定会好好的生活下去。

《流浪地球》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将以人类的希望为桨,以人类的团结智慧为帆,在危机四伏的宇宙中,以渺小的身躯,但有巨大的能量,走出一条属于人类文明的辉煌之路。

《流浪地球》观后感4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无论是感人的故事,还是逼真的特效,均获得赞誉满满。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句平凡的“我想回家”。

中国人历来重情重义,对中国人来说,“家”远非一个物理空间那么简单,这个字承载了太多的情感。所以,当灾难来临,在中国人的电影中,选择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

“家”亦分为“小家”和“大家”。“小家”之爱人皆有之,影片中,当地球几乎被木星捕获时,所有人首要且唯一的念头几乎都是回家看看。但影片中也不乏“大家”之爱,甚至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地球踏上流浪之旅,撞击木星的危机令人类团结,以“大家”之爱,救地球这一“大家”,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为己”这一致命的毛病。

令我最难忘的是主人公刘启的父亲。作为一个父亲,他是多么想要陪伴孩子的成长,但在人类命运生死攸关的时刻,他那“小家”之爱又是何其渺小——当整个星球都湮灭了,又何来的家?他毅然赴死,化作空气中的一粒尘埃,陪伴人类左右,呼吸与共,永生不灭。那是他最后的家。

“家”,一个抽象而具体的东西。对于我自 ……此处隐藏4364个字……

电影中有一些细节非常感人:刘培强在国际空间站的窗户上根据木星的位置画圈,计算自己快要回家的时间,和亲人分别十几年,其中的辛苦和思念溢于言表;班长在上课时说了一句关于希望的理解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韩朵朵在危急时刻的广播希望是我们回家唯一的方向!希望,虽然稀少,但是它永远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每一个为地球能活下来而拼搏的人,都有自己牵挂的家人,但他们不得不为了任务和信念做出牺牲。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延续人类文明才要如此拼命地保护地球,他们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看完影片,我心里默默地希望人类能够像电影中的那样,遇到重大危险或灾难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战胜困难!

《流浪地球》观后感12

大年初一,去看了一场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计划,意思是带着地球去流浪。人类在地球上建立无数个巨大的发动机,推动地球流浪,去到4。3光年距离外的另外一个星系,建立新家园。至于为何要流浪?或许由于太阳行将急速膨胀,吞噬地球。人类不得以出此下策,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根据联合政府制定的“流浪地球”计划,人类的流亡分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在人类撞向木星的最后时刻,主人公刘启,与程序员李一一,初中生韩朵朵,混血儿蒂姆,上尉王磊,宇航员刘培强以及中国171_11救援队的数人,在不到一天的紧张时间里,点燃了木星,巨大的冲击力将地球排斥开来。

在这影片中,我们深深感遭到了一种温情。是宇航员刘培强和刘启之间的父子关系,由于久长的时空阻隔而产生隔阂,却又在绝境里彼此关爱,终究父子之间的隔阂消除。韩子昂,为了救刘启和朵朵,牺牲了自己。上尉王磊,似乎对牺牲人不管不顾,实际上则关心着每一个人的安危,奈何他只有一个人,护不了全世界。

希望这个词贯穿全片,片中曾多次提到关于希望的引人深思的句子“终有一天,冰会化成水。”“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路”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流量地球》是科幻片,是中国现代科幻片的先行者和引路人,居然看得人热泪盈眶,这是什么梗。

《流浪地球》中刘培强驾驶领航号空间站撞向木星大气层,引爆了大气球从而推动了地球加速逃离木星引力。

刘培强的岳父,我们亲切的达叔,哦!现在应该叫达爷扮演的高级驾驶员最后选择牺牲自己,把希望留给孩子们。

人工启动行星发动机,装填火石,工程师快速思索,人类的感性和灵机一动在此时与理性结合,没有一次错误,也不允许出错,一次搞定,含笑而逝,人生巅峰即终点,人生如此不遗憾啊。

电影中许多救援队牺牲了,最后的完成率是71%,那么就是说29%的救援队没有完成任务,也就是半路牺牲了,这些人的牺牲在我们看来都化作了数字,但他们的努力和拼搏不应该只是数字,努力而失败和放弃希望是不同的。

这一次选择牺牲的人有中国人,印度人,俄罗斯人,韩国人,日本人或者其他国家人,这一次牺牲是全球人的牺牲,地球人因此损失惨重,然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惟其如此地球才有希望。

面临天地浩劫,以往的外形入侵,史诗级的大洪水,再到大地震,火山爆发等灾难就显得小儿科,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当面对天地伟力,传统的超人,核弹显然不够看,这时候需要人类携手解决,团结一致,靠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举全球的力量办大事,搞大事,但总有人要牺牲,总有人要舍弃个人利益和小集体利益,不再以某国为中心,更不以某国的利益为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每一个普通人做出的牺牲都仿佛一个个的火石,火种点燃了发动机,推动地球前进,到达下一个伊甸园。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寒假期间,我欣赏了一部著名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太阳正在逐渐膨胀,这将对太阳系的行星造成很大的伤害。人们为了摆脱灾难。一项先进的逃生计划已经开发出来,该计划使用行星发动机将地球从太阳系转移出去。为此,人们还建造了地下城市。这样人们才能暂时脱离危险。但由于木星引力过大,行动受阻。主角刘启和韩朵朵,救援队和正在太空侦察的宇航员刘培强开始实施一系列拯救地球的计划。

刘对未来的科学预测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场景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让我身临其境。电影里我最佩服的角色是宇航员刘培强。作为一名资深航天工作者,他全心全意地投身于事业,在外层空间度过了十多年。他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当地球面临巨大危机时,他仍然没有忘记他的儿子。

球上有那么多难民,当他发现木星被点燃但没有足够的燃料时,他宁愿炸毁他控制的空间站,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结局却是幸福的。他的生活带来的是整个地球的美好和人民的幸福。刘培强用平凡的父爱表现出来的英雄精神,超人无私的胸怀,值得我们赞美。

救援队不断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磨难:亲人去世的痛苦,看着祖国灭亡的悲伤,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但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促使他们寻找生存的可能性,那就是希望。希望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它可以指引我们找到成功的道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退缩。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坚信希望,努力实现希望,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越来越远。

没有人能确定未来的生活。刘的书和这部电影已经为我们赚了一笔。在科学上,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寻找奥秘。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正月时,爸爸妈妈带着我看了一部新春贺岁影片《流浪地球》,这是一部科幻片。讲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这一宏伟计划的进程中,无数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看完影片,引起了我的深思,假如太阳真的老化、膨胀?假如地球真的再也不适合居住,那我们迎来的又将是什么?因为我们从来没意识到这个世界将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很多时候都是只关心我们自己。包括,在电视节目和各种新闻也看过类似一样的报道:全球变暖,冰雪海洋慢慢在融化,动物也濒临灭绝,垃圾漂泘在海洋,那些塑料分子也在被人体慢慢吸收,工业污染,乱砍树木,采石开矿,这个世界的自然生存环境,正在被我们人类破坏。那些自然灾害,其实是无形中警示人类,如果人类再不对环境重视,也许流浪地球影片中的生存环境,真的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也许,当我们失去了,才会真正明白最渴求的是什么吧!

就如影片中刘启的爷爷韩子昂所说“以前的世界,人们从来不会在乎这个地球将有什么变化,都在乎一种叫钱的东西。

最后看到刘培强不顾个人生死,开着装满燃量的太空仓,一起发射向木星,瞬间地球被震开,脱离了木星引力,得到了安全。我落泪了,那一刻我决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保护地球的倡导者,为我们美丽的家园做贡献。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