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4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5-10-08 06:56:31
叶问4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叶问4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叶问4观后感1

先来梳理下故事梗概:叶问因为自知身患癌症,时日无多,加上儿子不好读书,只好打拳,惹是生非,被学校劝退。终于接受爱徒李小龙邀约去旧金山的空手道表演,并打算给儿子找一个学校就读。

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牵动观众三条线索分别叙事,一是,叶问为儿子求学找唐人街中华总会会长万宗华,反而被要求规劝爱徒李小龙不得传外国人中国功夫,更不能把中国武术写成文章发表;二是,万宗华女儿若男在学校里与拉拉队原队长(移民局官员女儿)的争执,以致无法忍受;三是,海军陆战队军官赫文(小龙徒弟)想要把中国武术列入军队训练项目却遭到另一军官巴顿及空手道教练哥连的岐视,侮辱及疯狂反扑。

叶问大师就在这样的困境中找到一条道路,以道、德、功证明了中国功夫,征服了观众。

先是不为自己私利(求儿子入学推荐信)而拒绝中华总会会长万宗华;继而在入学无望出校时救了陷入危险境地的若男,送若男回去后,与万宗华交手,因地震中断,为后来留下悬念;鼓励若男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在觉悟应该给自己儿子追求梦想的权利;在中秋晚会上打败哥连;在得知万宗华被巴顿打残后,坚持一个武者的初心,遇到不公义的事,要挺身而出,打败巴顿,证明中国功夫。

当然,前提是,交待好“后事”——告知儿子自己得了癌症,到美国为其找学校的真相,并向儿子真诚道歉,父子亲情终于理顺了:亲自教儿子打拳。

这个地方戳到了我跟孩子的泪点。叛逆期的少年,终于明白父母良苦用心的时候,是孩子成长的时候,也是大人思想转变的时候。

本片设置的情景,年代感很强,那些年走过来,真不容易。其实现在也不易。所以,在艰难的时刻,一步一步,不忘初心,走出一条向上的路。不为感动他人,只为守住内心的公义!

这可能是武者之魂。

用片末叶问教儿子打拳,让儿子录下来,他家的匾额上的四个字,结束今天的观后感:“武以载道”。

叶问4观后感2

最近看了部电影,是《叶问4:完结篇》。其实看完后还是有很多感触的,只不过我不仅仅看到了电影表层的一点东西,我还看见了电影的深处还蕴藏着制片人的一些东西。

首先从叶问入手。叶问,就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他不是一个青少年,也不是一个热血壮年,而是一个即将逝去的老人形象。他的儿子,其实和很多人一样,平凡普通,甚至还叛逆,在学校与别人打架。但叶问并没有为此而做作,他只是一直默默为儿子付出的。叶问在得知自己患了大病时,没有表现得十分悲伤,而是很淡定。其实他心中知道,自己的路已经不长了,但他的儿子的路还远,他必须为儿子铺好路。所以电影的一条直线就是围绕着叶问帮自己的儿子叶正找学校而开始的。电影其实有很多的大场面,这些大场面看着很热血,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些脱离实际。像这种激烈的打斗场面,在如今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却依旧对电影有着很高的评价。为什么呢?原因在于电影不仅仅描绘了这些大人物精彩的画面,更对细微的小人物有着细致的刻画。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按理说,一部动作片,只要将动作拍到位就完美了。可是《叶问4:完结篇》它就偏偏不,它偏要去花大篇幅描绘小人物的心理和动作。最后的效果也是让我觉得惊艳,我反而对电影有了一个好的印象。这部电影不像别的电影,一下就来打斗,从头打到尾。这种电影有什么好看的?难道只是来看电影里的人打来打去?显然不是,所以说《叶问4:完结篇》对这种现象的解决处理得相当恰当。它没有太多的打斗场面,但每个打斗场面都来得十分流畅,就好像水到渠成,没有很做作。电影本身就十分有看点,又有好的剧情和指导,《叶问4:完结篇》怎么能不有好的票房呢?在我看来,电影对细节的把握是相当细致的,因为我看电影时并没有觉得哪个画面是多余的,仿佛有一条线将电影所有零乱的场景都串联起来,给我一种很清晰、很明白的思路,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悬念,简单明了。

叶问4观后感3

《叶问4》终结篇,没有太多的铺垫,因为故事大家比较熟。高潮也不算高潮,故事就是这么推进,然后又很寻常地结束。电影的故事虽然结束,但现实中的故事永远都不会结束。

对于《叶问4》,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对白是,“那你有没有走出去,跟他们直接沟通?”

与其在唐人街里整天吐槽没有被公平对待,不如走出去,直接跟他们直接沟通,改变自己,改变他人。

这不正是我们圈外的第三选择吗?这不正是我们圈外的高难度沟通吗?

美国士官通过正确的向上汇报工作,改变了指挥官的态度,采纳了自己的意见,搜集中国功夫的资料,如确有价值,则用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当中。

这不正是向上管理吗?

面对美国军官的挑衅,叶问师傅选择应战。

有时候直面冲突就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强大自己,灵活应变,自信,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赢得冲突。

当年的中国人又瘦小又矮,力量又不够大,不知道是怎么打赢大块头美国人的。总之看完这部电影,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

功夫里面有很多哲理。

随机应变,找对方弱点,偶尔处于弱势不要气馁,偶尔赢得一招半式不要自大放松警惕,对手没完全倒下,比赛都不算完全结束,被放倒要立刻爬起来,攻击是最好的防御,无法还击就重点防御,并伺机攻击对方破绽,一有机会决胜负,用尽全力,尽情出击。

在功夫里面,埋头练一门功夫,而不经常找不同的对手对战,其实是很不好的。因为每一种功夫都有优点,取长补短,刻意练习,才会有更快的进步。

我们中国崛起之路,也是每个中国人崛起之路,归根到底要自强。

叶问4观后感4

今天有幸参加了《叶问4》的首映观影,提前看到了荧幕上这位武术宗师的落幕篇章。这部电影在我看来相比较前三部并没有突破但也保持了原有的水平。此片毫无疑问最吸引眼球的仍然是动作戏,叶问的招牌快拳每每出击都让人热血上涌,反复出现却自始至终都看不腻。在电影中大致上的动作戏其实都十分精彩,但是在这里想提出一点。

在叶问和斯科特阿金斯饰演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后一战的时候前面两个你来我往招式中精彩不断,斯科特阿金斯饰演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是充满力量的硬功而叶问则是技巧性的中华传统武术,一个强悍,一个充满武术技巧美感,可最后叶问绝杀的招式个人感觉实在是不太宗师范了。绝杀时叶问先攻击下体随后攻击喉咙结束了这场最终之战,回头想了想其实叶问自始至终都是以一个武术宗师的形象展现在银幕上,之前大部分的绝杀都是以快拳收尾,可这次的绝杀有点像流氓打架,无计可施才出此下计。此外的一些动作戏和之前几个版本中相差无几,看着都还是十分精彩的,武打动作华丽又充满硬核。

对于这部电影中的叶问和儿子叶正的部分个人觉得很不错。总体上两个人的感情戏占据分量并不是很大,但最终一战前两人手握电话时的片刻沉默却让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感情戏占据不大却能让人 ……此处隐藏2945个字……叶问先后与有严重种族歧视的美国军官较量。当叶问和万宗华两人冰释前嫌后,叶问感慨“国外的月亮未必特别圆”。他回到香港,教自己的小儿子咏春拳法。之后一代宗师由于癌症逝世,享年79岁。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武术和空手道的对决之美,看到了华人在那个年代所遭受的排挤。

动作指导袁和平在影片预告中说:空手道相比于中国武术,显的比较单调。为加强影片武打戏份的观赏性,他在空手道中融合了实用性较强的搏击动作。

先说说影片中戏份不多但是经典重现的李小龙。片中有一段是他在街边和美国大汉打斗,陈国坤在荧幕上再现了李小龙的功夫之美。李小龙在美国的比赛录像,也据说是一段经典。

叶问4观后感10

原本抱着狗尾续貂的心态去看《叶问4》的,毕竟系列电影一般是越做越差,但没想到《叶问4》给这个系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算是出色的谢幕和完结了,个人认为水平和第二部相当,差于第一部,远胜第三部,豆瓣7分以上绝对是妥妥的。

这一部的打戏真是太好看太出色了,不愧是八爷袁和平指导的,看得真的过瘾,真是爽,太极拳,空手道,跆拳道的加入丰富了武打动作的种类,增强了电影的观赏度,咏春中几个杀招的出现也是看得我很满足。

文戏这部戏也不弱,从头到尾穿插的父子情,对于家庭教育问题的映射,甄子丹表演的真是好,不仅把沉稳,处变不惊的一代宗师,武学大家的叶问气质演出来了,也把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关切儿子,为儿子四处奔波的好父亲的形象刻画得很饱满,叶问与儿子的最后那通电话,最后那次打木人桩,闪回的前三部叶问的种种画面真是泪点满满。

但这电影还是有缺陷的,情节很老套,感觉和叶问2的故事区别不太大,李小龙的戏份安排得不合理,前期那么多戏份,看得也真是过瘾,后期居然直接沦为了路人,毫无存在感,也不知是陈国坤不受重用还是剧本安排如此。

不过说到李小龙,这戏里李小龙的部分是真的太好看了,前期戏份的大大增加,给了李小龙充足的发挥空间,陈国坤这次的打斗戏份很好看,梦回《李小龙传奇》,不过对于李小龙精气神方面的还原做得更好了,也狠狠打了昆汀的脸,这才叫李小龙,你那里纯粹就是搞笑的。

看完后久久没有离去,感慨功夫片的黄金时代真的过去了,甄子丹宣布不再出演功夫片,吴京转型商业动作片,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叶问4观后感11

看完《叶问4:完结篇》感觉人活一世就是一种精神,是自己领悟了的精神,是崇高的精神。自叶问的咏春拳自立门户到被发扬光大,无不体现着叶问的一种精神,开宗立派自然就有独特之处,也是兼收并蓄的结果,集大成者的精华于一体,形成一种独立精神,叶问与徒弟李小龙就把这种精神散播到世界上,继续发展。莫问政治原因,一个武艺超群的人发自内心的强身健体,与其他门派切磋共生共荣,不畏强势,立于天地之间,这种精神抖一抖便让邪恶望而生畏。这样的精神来自他对武术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叶问教子,疼爱有加,也希望儿子避世,终看透世态炎凉,直面来得更真切,明白教子是把自己领悟的崇高精神传授给他。

演员甄子丹等人塑造了叶问的精神,演技高超,美与力量兼具,把观众带入了艺术的境界,唤起人们内心的情结。武术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动作上的美与力量的表达,除了给人动感也不失柔情,更表现了权势的消极,有时权势就是新生事物的障碍,新生事物要么被淹没要么变得更加强大生存下来。叶问与李小龙在发扬这种武术精神的过程中,受到了无数的挑战,陈旧观念上的,邪恶权势上的,经受住了无数的打击才能够很好的还击,一代宗师就是在这样的挑战中领悟出武术的精神,当时正是中国人被叫为东亚病夫的年代,叶问的武术精神也成为了响亮的中国精神。

哪个时期不需要这种精神呢,历史上被称过东亚病夫的人们,世世代代要把这种精神牢记于心,身心健康,精神强大是每个人dou要具备的。

叶问4观后感12

昨天,我看了《叶问4》这部电影,我觉得非常精彩,让我印象深刻。

它讲述了一代宗师叶问受弟子李小龙之邀来到了美国,为了救人卷入了当地的纠纷中。叶问发现很多美国人对华人及中华武术的歧视越来越深,甚至想移走唐人街,他挺身而出,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决一死战,最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获得了胜利。因此改变了美国人对华人及中华武术的看法,并使中华武术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门必修课。

这部片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中华武术的魅力,而是海外华人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他们身处异国,却不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互帮互助,必要时为同胞挺身而出。这部片子里还有很多励志的佳句“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的确如此,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算他是个天才,也会表现得胆怯、不堪一击。

《叶问4》里面还包含父子之间的故事。叶问的儿子处于青春叛逆期,不爱上学、经常和同学打架,被学校开除,此时的叶问已患有癌症,但他不想让儿子担心,对儿子隐瞒,去美国帮儿子找寻合适的学校。在美国,叶问发现家长好像过于约束自己的孩子,不支持他们个人爱好,想到儿子喜欢练拳,但自己之前却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一味只是逼着孩子读书。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叶问想教儿子练拳,而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教导,他又不能让儿子放弃这门爱好,于是他把自己打木人桩的过程全部录下来,让儿子以后慢慢领略“咏春”的精髓。

作为习武之人,叶问和其他师傅也没有忘记学武术的初心“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要站出来”,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1972年叶问去世了,一代宗师结束了他那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叶问4》真是一部让我受益终身的电影。

叶问4观后感13

晚上爸爸妈妈竟在电视上看了《叶问4》,要知道,他们可是与电视屏蔽的群体。他们破天荒的看,一定有他们看的理由!我想起来了,刚放假的时候,我看过一次这部片子。所以,我就想要何不陪他们今天再脑补一下?

这是一部讲叶问的儿子叶正在学校里打架,被校长点名让其退学,之后叶问又去美国帮儿子找学校的故事。

电影中叶正是典型的叛逆儿童,从与父亲斗嘴,不想跟父亲学武术;待父亲去美国,又不肯与父亲通话。这些事情无一不证明:叶正是一名叛逆儿童。到美国的叶问,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儿子向学校写推荐信的事情。而身在佛山的叶正,还浑然不知,以为自己的父亲根本不理解他。我想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做,不认可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许是大人们的观点罢了。

在美国为儿子找学校的过程中,叶问结识了万会长——中华总会会长。在他身上让我们知道了怎样”忍”,因为美国人经常欺负其他华人,如果他不“忍”,欺负现象就会更加恶劣!就连自己的亲女儿被美国人打,他也保持了他的“忍”。而在她女儿身上,我看到了忍无可忍后的结果。后来,万会长也被她女儿打动了,接受了美国人的挑战,展示了中国人秉持的“忍”。

但结局挺伤感的!其实,叶问这次去美国找学校的事,也是做过充分准备的。可叶问得了癌症已无法医治。这可能就是父爱吧,不管自己多么困难,都要把儿子的事情放在首位。

叶问的前三部都没让我失望,第四部更让人拍案叫绝。不管是武术的表演,还是煽情的表演,都演的淋漓尽致。

《叶问4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