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观后感(15篇)

更新时间:2025-10-09 06:56:24
《嗝嗝老师》观后感(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嗝嗝老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嗝嗝老师》观后感1

周末带领学生参加全区“暑期观影征文颁奖活动,我校八年级10班学生XX代表发言,落落大方,内容简短有力,赢得全场热烈掌声。为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而骄傲!颁奖结束后,和学生一起观看影片《嗝嗝老师》,收益颇丰,与大家一起分享。

《嗝嗝老师》里,身患“图雷特综合症”的女主人公奈娜老师无法控制自己神经性的抽搐,会不自主地发出“喔喔”的声音,就好像打嗝一样…正是这样一位说话都有问题的人,在经历了被18所学校拒绝后,终于获得了一个当老师的机会,而所接的班级是一批来自于贫民窟的吊儿郎当的差生所组成的9F班。奈娜老师基于“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的坚强信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带着14个孩子成功逆袭。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不仅有温度,也有人性思考深度的影片,更是一部直击当下教育痛点的影片,这不得不让身为教育者的我反思。

嗝嗝老师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她的永不言弃。虽然嗝嗝老师拥有教育学学士和理学硕士的闪亮学历,但由于其身患怪病,5年时间里,被18所学校连续拒绝。一般人估计早就崩溃了,但是嗝嗝老师屡败屡战,最终在自己的母校赢得了难得的上岗机会。然而这只是开端,在学生的一次次恶作剧中,在其他老师嘲讽的眼光中,在父亲持疑的态度中,在一次次尝试改变中,她几乎想要放弃了。所幸,孩子们的心里其实已经照进了阳光。嗝嗝老师向所有人诠释了:“一般的老师教知识,优秀的老师能让你明白道理,更好的老师顶多教你如何学以致用,而有些老师激励你前行。”奈娜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极大热情,和“他们就是一群孩子,还能有多糟糕”的宽容和智慧,一生投身在教育事业,直至退休。

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去追寻完美的过程。为人师长,亦是为人父母,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一个好的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北极星,让他们在茫茫的世间不会迷失方向。我励志做好这个角色,在前行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许多麻烦,但我绝不会放弃!

《嗝嗝老师》观后感2

我在寒假的一个晚上,有幸和家人一起欣赏了一部意义深刻的电影——《嗝嗝老师》。

这部电影开头讲了主人公奈娜从小就患有妥瑞氏综和症,自己的大脑会时常短路这会使她发出奇怪声音,在学校被视为另类。但她遇到了一位好校长,这才使她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后来她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硕士学位。

之后奈娜应聘了老师,成为了一个“无药可救”的特殊班级的班主任。马图尔奈娜老师宽厚的原谅孩子们每一次的恶作剧,看出贫民孩子们的心理后,马图尔老师采取了独特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操场上课,用扔熟鸡蛋的方式点名,每一节课外活动都是马图尔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堂计划,在马图尔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同学们终于感受到了马图尔老师的良苦用心,开始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意义,而不局限于在贫民窟的狭小天地中放弃自我,这群学生们看更大的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最后马图尔老师当上了校长,而学生们走出了贫民窟,成为了有正当工作的人。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一个片段,就是马图尔老师在激发孩子潜能时,让同学们在纸上写上自己最害怕的事或讨厌自己的哪点坏习惯。并让他们将纸折成纸飞机,从楼上飞下去,在扔掉不满后的孩子释怀了,也理解了马图尔老师的良苦用心。

在电影中还有一句名言:“只有差老师没有差学生”,真正负责的老师不仅在传授知识,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除了教书还得育人。

一个好老师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而敬业与爱学生是分不开的,要爱学生,要让学生喜欢你。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教育是一项“灌溉”的事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有源头的河流,所以要传授知识,教师必须知书达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自己的职业当做一种事业来对待,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看了《嗝嗝老师》以后,我明白了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是我们的灯塔,是我们的北极星。老师值得我们去尊敬。

《嗝嗝老师》观后感3

教育给了我们宏大的舞台,更需要我们专业的引领。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做有“温度”的教育。

《嗝嗝老师》这一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自小患有妥瑞氏综合症的奈娜马图尔老师因病时常会发出嗝嗝的声音而被社会、同学嘲笑、嫌弃,甚至被学校劝退。在她最灰暗的日子里,遇到了可汗校长。校长的鼓舞改变了这个女孩的一生,从此做一名老师成为她最大的心愿。长大后的她即使应聘了18所学校,即使拥有理科硕士、教育双学士这样的高学历,但人们始终对这位打嗝的老师持有怀疑的态度,不被录用。当她再次来到她圣诺特克斯,有幸成为这里的老师时,她所要带的班级却是F9班一群被放弃、被嘲笑、被看不起,抽烟、喝酒、甚至打架的“坏”学生。在这里奈娜老师用她的爱感化了学生,用她活泼有趣、独具一格的教育方式吸引孩子们学习,鼓舞他们重拾信心,获得成功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奈娜老师在这群孩子多次的恶作剧之下她还能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她走访孩子们生活的地方,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真正的渴望。她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赋,他们当中有的擅长数学,有的擅长科学,并利用他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教育,使孩子们找到学习的方法,找回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触颇深。每一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我们应该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温度”的老师。用心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用心去帮助孩子改善其不足。接纳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和他们一起学习,在生活中做“活”教育。正如影片所说:普通的老师只会教书,优秀的老师教做人,伟大的老师会让你知道教师的真谛。愿我们都能带着满腔的热情,满怀的爱走在教育的路上,浸润每一颗心灵,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嗝嗝老师》观后感4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女孩子——奈那的故事。她是一名“图雷特氏综合症”的患者,由于他有这种病,小的时候曾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后来在一次演出中被“可汗校长”发现。最后她再次回来,回到这所幸运13教书,带领着9F班,走向巅峰。

奈娜有一个愿望,就是当老师,即使它有着双硕士学位,但是就因为他有先天的缺陷,被多所学校拒之门外。他的父亲帮她在银行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她不忘初心,一直想着自己心中的教师梦,最终来到了她的幸运13。

其中我认为最感人的情节就是,因为学生犯错误,被学校劝退,只可以来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当奈那在和自己的弟弟聊天时,学生们来了,学生们说:“老师就是他们的北极星,老师就是照亮他们的灯塔。”当快要考试时,同学们还抵住诱惑,没有去看假的试卷,最终他们通过努力成为了——级长。

即使学生们没有在校学习,但是他们通过自己 ……此处隐藏4746个字……什么大不了,抖抖,笑哇哇哇就过了。

《嗝嗝老师》观后感12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名妥瑞氏症(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经常会控制不住地打嗝)患者奈娜,获得了理学和教育学双硕士学位,梦想成为一名老师,在经历了第18次面试失败后,终于成功成为自己母校的一名老师,而后通过她的努力带领学渣们逆袭成学霸,自己也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师,最终成为校长的故事。

在我看来,纳娜她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老师,她那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也是对当今社会普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冲击,虽然我们口头上也提倡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可是能做到的人还是少数。纳娜对克迪亚说:“难道只有写进教学大纲的方法就是对的吗?”这似乎也是对当今采取传统教学方式的老师发出了拷问,并不是说教学大纲不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全都是错的,我觉得无论在何时,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没有教不好学生,只有不会教老师。”教育工作者对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但真正去践行的又有几个?看完影片,我觉得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去反思。

影片中的奈娜老师就不用说了,她自始自终坚持这个真理,用尽方法来教育每一个孩子,她成功了。影片中的另一位老师,他都是带9a班的学霸,一直看不起9f班的学渣,甚至想尽办法要把他们赶出校门,可最后他还是良心发现,主动承认了错误,把优秀奖章颁发给奈娜老师。这个情节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发生,我希望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好学生,只有不会教老师”这句话。

影片已落下帷幕,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学习之路,教育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学生、父母、老师在负重前行的同时都要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愿我们一起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嗝嗝老师》观后感13

下午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嗝嗝老师》,依然延续了我对印度电影的好感。虽然看的印度电影不多,但《摔跤吧,爸爸!》《猴神》看过之后都不得不佩服,原来印度电影甩了国产电影几条街!这些电影总能从小故事出发,逐步放大成人性的大主题,让人充满感动。

本片《嗝嗝老师》也不例外,影片主角奈娜是不幸的,患有图雷特综合症,从小就给她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困扰,但她又是幸运的,校长在众人面前给了她莫大的鼓励,让她可以平等、自信的和之前用异样眼光对她的人相处,她得以成功获得高学位。而后充满艰辛万苦,谋得一份老师工作,教授差生班并最终完成逆袭,功成身退。

电影表达了很多信息,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导演借奈娜之口所传达的理念:学会和恐惧做朋友。最感动我的一刻是在楼顶上同学们放飞了写满自己害怕和恐惧的纸飞机,电影的镜头虽然短暂,但依然给人深深的触动。

奈娜恐惧自己的怪病引起旁人嘲笑的眼光;奈娜的父亲恐惧女儿的怪病让家人蒙羞;9F班差生恐惧自己的阶层出身而自暴自弃;瓦迪亚老师恐惧差生变好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恐惧是人性的一部分。你的恐惧在哪里,你的边界就在那里。如何克服恐惧?奈娜给出的答案是直面恐惧,和恐惧做朋友。

奈娜正视了自己的缺陷,和怪病做朋友,将伤害降低到最小;奈娜的父亲最终懂得了女儿的想法选择了支持;9F班的同学放飞了恐惧选择去努力变的更好;瓦迪亚老师没有逃避,承认了9F班同学的努力。

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每个人都变的更好了。但生活中可能不尽相同,有点人没有挺过去,而另外的一些人选择了改变,正如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格言:认识你自己。是的,认识你自己的恐惧,选择面对,选择眺望远方,希望就在脚下。

《嗝嗝老师》观后感14

昨天晚上,带着两个宝贝去看了一场电影《嗝嗝老师》,因为看着评分很高,所以想着应该挺好看的。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患有图雷特综合征的奈娜从小就被同学,老师歧视,大家都视她为怪物,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上学,直到遇到一个校长,他能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她,并且能接受她,让她在他学校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奈娜就立志长大了要当一名老师,当她双教育学位毕业后,她就开始去应聘教师,可是,每次都是因为她那不受控制的打嗝,抽搐,让各个校长都认为她不适合当一名老师,但是,她却没有因此停止她的梦想,整整持续了五年的应聘教师的时间,直到遇到一个机会:能教一批贫民窟的孩子,但是他们不被学校,老师公平对待,所以一直捣乱,怨天尤人,然后赶走了一个又一个老师。而奈娜用她的爱心,智慧让那一群孩子得到了转变,获得了学校以及其他同学,老师的尊重,并且最后还和学霸班级一起参加了全国科学竞赛获得了金奖。

在这部电影中,一个个场景都很朴实,但是又很感人,可能与自己是一名教师有关,能更好地理解老师的那种心境,只要学生能好,能进步,能被尊重,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前提!所以,整个一部电影,我被感动了好多次,特别是联想到我遇到一个学生,原来也是在我课上很是调皮捣蛋,直到有一次我很委屈,准备了一节课,但是他却在课上不仅不听,还故意捣乱,我当时就很生气,一股脑把自己的委屈都吐出来了,还偷偷地哭起来了,从那次以后,那个学生居然有所改变了,课间看到我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课上还会帮我一起管纪律,帮助我做一些小事情等等,明显的让我感觉到他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有时候,老师的满足感,成就感就在这小小的时刻,看到学生一点点进步就会很开心,很满足,不因名,不因利。

但是,社会是一个很现实的地方,能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老师呢?不过,老师能做的,就是无愧于心,无愧于学生,那就足矣!

《嗝嗝老师》观后感15

20xx年10月19日中午,在电影院看了最新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印度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的电影有比较大的区别。

我看过印度的电影有巴霍巴利王、厕所英雄等,每一部片子都非常生动有趣,加杂在其中的歌舞元素也很有意思。

这部电影取材于印度敏感的社会矛盾,体现了贫富悬殊不同阶层的孩子在一群中学中是如何从相互蔑视甚至仇视到最终相互理解和融合。矛盾源于宗教、社会问题等,甚至源于历史。电影对这些矛盾不回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整部电影充满了正能量,演员表演自然生动,细节真实感人,催人泪下,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尤其是演嗝嗝老师的演员把发病时的那种无奈、对待学生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对待工作的这种乐观和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电影中扮演学生的这些小演员表演的也十分到位。

电影整个给人一种厚重的细腻感,说厚重是里边的画面、表达等给人一种真实感;说细腻是电影里边有很多细节给人一种异常真实的感觉。

印度电影在中国引入的并不多,但是我所看过的这几部印度电影各有各的特色,非常真实细腻。希望给中国电影带来更多的启迪,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好莱坞电影,还有印度电影这种真实的感觉。我想观众会体会到印度电影的这种对真善美的宣扬,会认识到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印度电影进入中国,希望我们中国的导演,尤其是大导演能够发自内心地拍好电影,能够打动我们心中的那根心弦,这个心弦不仅是每个人心中的真善美,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真善美。

《《嗝嗝老师》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