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观后感合集15篇

更新时间:2025-10-12 06:56:31
中国机长观后感合集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机长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机长观后感1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电影——《中国机长》。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电影开始了。今天,是小女孩的六岁生日。她的爸爸刘长健是一名机长,今天也是他第一次驾驶民航飞机。他决定今天把飞机开到目的地后,就立马回家陪女儿过生日。乘客们上飞机之前,机长和乘务员们开始了一系列细致的检查,而后乘客们开始有条不紊地登上四川飞往拉萨的航班了。

飞机起飞了,一开始,机长刘长健开启着定速巡航模式。本以为这次可以很顺利地从四川飞往拉萨,可突然间,在万米高空,副机长前方的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副机长的上半身瞬间被强风“吸出”飞机外。我们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副机长发生危险。飞机开始失控了,仪表盘全部失灵,飞机下面是绵延的雪山,飞机一旦出事,飞机上所有的人必死无疑。飞机晃动,乘客们都陷入了恐慌之中。乘务员们不断安抚着119位乘客的情绪。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刘机长沉着冷静地操控驾驶,判断周围情况,作出决策。塔台说,飞机只能被迫降落到就近的成都机场。这时,天气情况十分恶劣,云层中有气流,还伴有雷电,飞机要穿过云层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我的心都是揪着的,特别紧张。

“四川8633,成都叫你!”塔台和空中飞机的机长,都在一遍一遍急切地呼叫着他们。虽然四川8633听不到他们的呼喊,但是刘机长没有放弃,他凭着十几年的空军飞行经验,驾驶飞机穿过云层,让地面上所有为他们担心的人松了一口气。他凭着镇静、机敏、大胆与从容把119名乘客,安全地带回地面。

后来,在刘机长和地面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消防员和医护人员都做好了救援准备。终于,飞机安全降落在成都机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飞机上的乘客们下飞机后,都不愿离开,都想要看看这位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的伟大的机长。刘机长走出机舱,遗憾地对大家说:“很抱歉,没有将大家准时送达拉萨。”大家都激动地给刘机长鼓起掌来,纷纷的竖起了大拇指。在电影最后,刘机长说了这样一句话:“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这三个“敬畏”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正因为这三点,刘机长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他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都令我敬佩,令人折服。遇到事情,我们要消除焦虑的心理,尊重所有的生命。

中国机长观后感2

个人感觉,这样的题材其实很新颖,然后又是去年真实事件改编的(真实事件里的机长和副机长吧,真的很震撼很牛逼了),其实话题度是很高的,我就是因为以前关注过真实事件所以第一张电影票就是买的机长。但是,看完了以后,我觉得拍的一般般,甚至有点差,主角机长角色太过刻板了,配角群戏没有拍好,就是只觉得飞机在经历危险时的特效还不错,并且这个特效的震撼是没有感情的,就是影片里飞机迫降然后飞过带电的云层,下冰雹吧,这个过程片子就是拍飞机摇过来摆过去,就是很机械,缺少那种细腻感人的描写,然后我觉得飞机里的乘客真的没啥大亮点,有个哑巴女和男学生?

叛逆染发女、去拉萨的孩子和妈妈,操着地方口音的妇女,胖胖的不配合空姐的那个打电话男子,还有几个很快的镜头扫过的镜头~我觉得这几个拍的没有让人觉得很深刻,表白哑巴女那个真的很老套了,说地方口音也不搞笑,不配合的那个胖子其实我觉得也没有凹出前后反差的效果,当兵老爷爷描写少了,还有在发现飞机不对劲时,那个力气很大莫名发狂冲向前面的男子(我真的之前都没有注意到他呢,有点莫名其妙,没有前后反差吧,反正我没注意,也不知道是不是没看仔细噢)~,还有我觉得飞机候场等亲人的表现,知道飞机不正常飞行的时候,乘客的亲人表现~都没怎么拍,催泪点没到啊。其实这些群众,我觉得可以拍的更感人其实,但是影片没有就是浅尝辄止过了一下,反而有些莫名其妙根本跟电影定位(感人震撼敬畏生命)没太大关系的情节。比如有个女乘客,杜江演得人跟她搭讪,就因为她漂亮?

前面也偶尔有她的镜头,可电影却没有进一步描写,也不知道有什么作用,还有关晓彤片段(有好几分钟吧,对演员本人没任何意见),请问拍一个局外的飞行爱好者去关注飞机事件然后跟到下降跑道周围然后欢呼这个点有什么作用?既不感人,有没有震感,但觉得有点刻意造作。为什么不拍拍普通场外亲人候场的焦急绝望到欣喜若狂的神情呢~我印象中就只有那个藏族爸爸有点焦急,神情很不安刚有点感受了,哦,电影又没演了。还有除了飞机,地面上的指挥太多,那些专用仪器设备,拍太多了,还不如多拍一下乘客的表情变化呢!最后那个群众要等机长出来,强行煽情我觉得很尬,说不出来的感觉,真的,这拍的太生硬了~唉,该煽情描写好的群戏没有拍神了,我以为乘客里会有出彩让观众顿悟生命与人性,结果没一个出彩的乘客角色,作为普通观众,我说不出大的有道理有水准的影评,但以上都是我最真实的感受。题材很好,其实可以拍的更感人,人性的震撼,对生命的敬畏,可细节都没体现出来,就是飞机不停的颠簸,拍的一般般,没笑也没哭。2颗星给题材和演员,编剧讲故事能力太差了,导演也不怎么样~明明这么好的题材呢

中国机长观后感3

一说起鸟,大家就会想起飞机,飞机是现实生活的一个交通工具,《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是根据20xx年5月14日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这是一个关于一位中国机长如何拯救出119位前往拉萨的乘客的故事。电影大意:在20xx年的5月14日当天,一位叫刘长健的机长与九位乘务员上了飞机。开始时,一切就位,当他们从重庆飞向拉萨时,狂风袭来。当他们申请上级上升到9800米后,在刚上去几分钟后,突然一块驾驶舱的防风玻璃出现了裂缝,更令人恐惧的是,裂缝瞬间崩裂,副机长被强大的气流冲到机外,在半空中卡着,随时都有跌落的危险。寒流,劲风随着高速的飞机肆无忌惮地抽打着驾驶舱的驾驶员们,刘机长眼睛开始模糊,飞机开始迅速下降了。乘客提心吊胆的,从刚上飞机的兴奋到现在的鬼哭狼嚎,一副惊恐的画面。随机而来的还有数千米以上的风暴,如世界末日一般的云团,每一秒都伴随着电闪雷鸣的轰隆隆声。而机舱里乘客们有的祈祷,有的发飙,空姐们坚守岗位不断安抚。可强烈的气流让飞机失去了平稳,时不时飞机一颠簸,乘客们就倒的倒,头上的行李箱也陆陆续续地掉下来,如冰雹一样的到处都是。突然飞机进入了乌云中,慢慢地穿越着包围着山的云层,稍不注意就会机毁人亡。乘客们一次次地崩溃,闪电一次次打在飞机上,场景让我捏了一把汗。

飞机情况危机,地上的工作人员也不轻松,各个部门随时待命,也是各个降落点纷纷让出飞机跑道,做好营救准备。看到这一幕我被深深感动了。在中国,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牵动很多人的心,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被敬畏。

此时颠簸的飞机上责任最大的就是刘机长了。八千米高空,酷寒,强气流,每一处都危机四伏,机毁人亡的悲剧随时都能上演。但此时的刘机长,顾不上被冻坏的手,顾不 ……此处隐藏8563个字……钢,是临危不惧而坐怀不乱,是点滴积累,方成精品。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机长,一机之长,他们身上所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充满荣誉的称呼,更是每一日紧张的训练,每一次备飞的精细,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执着,是对一百多条生命的守护。

“嚓。”平静的驾驶舱中,一声足以使人惊惧的轻响,在不经意间如一石掷入水中。副驾驶惊骇地瞪大了眼,镇定自若的刘机长此时也皱了皱眉,伸出去检查碎点的手有些颤抖。“没有受力点。”眉头皱的更深了。

突如其来的风挡破裂顿时将机翼下皑皑的雪原变成了煞白的恐怖。“咔,咔。”又随着几声炸裂的轻响,细小的裂痕瞬间布满了风挡,触目惊心。“砰!”随着一声巨响,风挡瞬间爆裂,副驾的徐副机长被呼啸的狂风猛地拽离了座位,上半身瞬间暴露在时速九百余公里的寒风中。几秒前舒适的驾驶舱刹那间失压,在平均海拔4500余米的青藏高原,没有任何氧气可供使用;零下40度的气温卷携着足以击穿耳膜的狂风向两位衣着单薄的机长袭来……整个飞机已被笼上一层危险的白色。

第二机长梁栋从座位被狠狠甩到过道上,几次努力站起都因为剧烈颠簸无果,客舱受到驾驶舱强劲气流的影响,已是乌烟瘴气,但就在此时,不论是身体单薄的孩子,老人,还是头等舱先前蛮横的男乘客,都义无反顾地伸出手,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中,用最大的力气将他推向前去。

这是一场生与死的接力,而对手,是冷峻的大自然。

三步,两步,一步……终于,他冲进了驾驶舱,当看到驾驶舱内的景象时,他目瞪口呆:飞机的仪表盘已经被狂风掀翻,徐副机长的衬衫被狂风扯烂,脸上已是面目全非,在极度缺氧中,刘机长用平时的锻炼,屏息凝神,驾驶飞机在沉沉云霭中穿行。此时,距离风挡破裂,已经过去了整整6分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穿过风雨雷霆,从雪山擦尘而过,以超速超重状态强制停下飞机,119名乘客无一受伤,他用行动诠释了民航人的坚守与执着。

他不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也不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英雄,他是“狂风骤雨过雷霆,定护生命之周全”的英雄,用日复一日淬炼的底气和实力,惊艳了世界,守护了228条生命。

这,就是中国机长!这,就是英雄!

中国机长观后感14

在天上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古人的想象里就是腾云驾雾,遨游九天。相传当年鲁班曾做出一只机关大鸟,希望能载人飞行,可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及材料,仅仅实现了飞行,没法载人。明代有一个叫做“万户”的工匠,做了一把“飞天椅”试图利用当时的“火箭”推力上天飞行,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直到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终于可以实现上天的梦想,随着科技的发展,到现在飞机已经是一种安全高速的交通工具。

然而在享受着飞机的高速便捷服务时,也承担着飞机带来的风险。客机的飞行高度一般是6000-12000米之间。毕竟是借助外物的飞行,我想每个乘坐飞机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点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当飞机确实遇到故障的时候。

飞机的安全事故,是所有交通工具中发生率最小的,将近百万分之一;但飞机一旦发生事故,结果往往是机毁人亡。电影《中国机长》里四川航空的3U8633恰恰就碰到了这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在生死关头,是机长刘长健临危不乱,靠着自己精湛的驾驶技术,将飞机安全降落,确保了整个飞机以及乘客的人生财产安全。该片的拍摄是根据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是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节。

作为特种设备安全检验人员,对于安全事故,总有着一种独特的使命。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电影里中国机长凭一己之力挽救了全机人员的性命。我们特检人其实也是一样,我们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与各种特种设备打交道,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要比飞机高,因此我们的每一次检验都要有电影里中国机长的那种高度责任感。曾经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你们的飞机那么贵,飞起来是什么感觉?”“是很贵,所以每次飞的时候,我都把它抗在肩上。”特种设备的份量,其实也很重,我希望每个检验人员,在检验的时候也能把它抗在肩上。

此外还要注意到,中国机长能够在极端情况下让飞机成功安全着陆,靠的其实是自身精湛的驾驶技术。打铁还靠自身硬,特检人想要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恰恰也需要过硬的检验技术,特别是在各种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特种设备层出不穷,相应的检规及技术安全规范也时时更新。我们每个检验人员都要经常给自己学习充电,在检验中碰到的各种新问题都要主动钻研、积极摸索。对于每个特检人员而言,拥有过硬的检验技术以及丰富的检验经验才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屏障。

中国机长观后感15

前几天,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观看了《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我看了这部电影后,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慨。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重庆至拉萨的飞行任务中,川航的3U8633航班飞机经过成都空管区域时,在9800米的高空突发意外,当时飞机驾驶舱的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的设备损坏,更让人胆颤心惊的是,副驾驶的机长猝不及防,在外部高压下被吸出窗外。119名乘客和机组工作人员,都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驾驶舱的副机长被吸出窗外后,徒手紧紧抓住飞机机身才得以从虎口逃生,幸好机长刘传健经验丰富,面对如此险情他夷然自若,在与民航局取得联系后,民航局经过各方协调,终于让飞机在成都机场备降成功,成功的把整个飞机上的人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飞机成功备降并停稳的那一刻,飞机上的人悬在嗓子眼的心慢慢的垂了下来,他们的眼中含着泪花,大声欢呼着……在这欢呼雀跃的欢呼声中,我才恍然,不知不觉的观影过程中,我已泪流满面。

多么温暖!多么感人!谢谢那些民航局的工作人员一次次地呼唤着“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这句重复的话虽然简短,但承载着所有人对128名机组工作人员及乘客的牵挂和祈祷,也令人仿佛置身于事发现场,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谢谢那些地面保障人员的默默付出,西南空管局各部门努力尝试与3U8633恢复联系,成都机场各地面部门纷纷出动,为3U8633的备降做好万全准备,西部战区空军,民航西南空管局等单位竭尽全力为3U8633“净化”空域、腾出跑道……

谢谢“超级英雄”机组人员们,机长和两位副机长们的沉着冷静,机组人员对乘客的无微不至,乘务长面对乘客们的恐惧给予的安慰,那句“我们也是父母,也是儿女,请相信我们,我们会一起回去!”深深感动了我,是啊,他们何尝不是父母儿女呢,但在危急关头只能想着乘客。这次奇迹背后,是千千万万专业人士的坚守和努力。正如机长刘传健所说的:“创造奇迹的不是一个人,一瞬间,而是一群人和一辈子。”

《中国机长》,勇敢的机组人员们,还有那些团结的群众,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是我的偶像。勇敢的人啊,允许我以虔城的心奉上卑微的赞美吧,愿英雄永得平安!或许我也可以为自己,为别人,做些什么……

《中国机长观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